科研处

科研处
对外合作办公室

学校首页

网站首页

关于申报2023年度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的通知
2022年09月29日   科研处

各院(部) :

根据我校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北京物资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21〕31号)规定,现启动2023年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申报工作。

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原则

贯彻我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精神和发展思路,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鼓励围绕我校优势学科的培育、特色研究方向的凝练展开创新性研究,激励创新思维,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和开展协同研究的能力,促进我校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

二、申报要求

1.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注重考察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及创新潜力,所在学院(部)认真签署推荐意见。

2.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构思,有明确的研究方向、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学校优先资助《指南》列出的选题。

3.《申请书》撰写规范。

4.申请人年龄要求为40周岁以下(1982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

5. 2022年度新入职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都需进行申报(特殊情况除外),其他符合条件且没有在研校级项目的老师可申报。

6.获得过校级青年基金资助的老师不可申报。

三、申报流程

2022年10月17日中午12:00前,各学院(部)汇总后,将《申请书》纸质版1份、《汇总表》1份,报送崇德楼415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kyxm@bwu.edu.cn。

各学院(部)汇总的电子版文件夹以“2023年度校级青年基金+学院(部)名称”,申请项目务必以word文件提交,并以“申报人姓名+申报书”命名。

学校将根据《北京物资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21〕31号)规定组织评审。

四、注意事项

1.获得相关领域国家级立项,可直接认定通过结项,不需要参加结项评审,但仍需按要求提交研究报告等结项材料。

2.本项目的结项成果需标注“北京物资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并只能本项目使用,不能作为校级其它项目的结项成果。

3.申请书论证部分、中期研究成果和结项验收成果材料,科研处负责查重,查重率不得高于15%。

五、工作要求

根据《北京物资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21〕31号), 各学院(部)各学科务必做好辅导工作,各学院(部)学术委员会务必做好评审工作,各学院(部)务必组织好本次申报工作。

联系人:孙巍    010-89534107

科研处

2022.9.29


申报指南

依据《北京物资学院“十四五”科学研究专项规划》,有效支撑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发展,进一步凝练我校学科方向和研究特色,致力于在双碳研究、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流通系统建设、超大城市治理等领域取得高水平标志性成果,特编制本指南,具体如下:

1.面向首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方向

依据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政策文件,围绕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两区”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五子”联动展开研究,探索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策略。

(2)围绕数字经济+文化旅游、数字经济+金融业、数字经济+传统制造等展开研究,探索数字经济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可行路径和技术方法。

(3)围绕文旅商融合发展、体育赛事、数字消费、新型消费圈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展开研究,以消费转型升级为主题,探索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4)围绕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环境治理等展开研究,探索推动绿色北京战略的实施路径和技术方法。

(5)围绕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数字孪生城市、智慧治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等展开研究,以超大城市治理“首都样板”和人文北京战略为主线,探索提升首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模式、经验和技术方法。

(6)研究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2.面向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方向

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和北京市《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围绕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突出“绿色、协同、开放、数字”四大特色,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面向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围绕高精尖产业发展、“两区”政策设计等展开研究,探索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和制度创新,探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2)围绕社会基层治理、韧性城市建设、交通综合治理等展开研究,以宜居城市建设为主线,探索以首善标准推进城市副中心“精治智治”的路径和策略。

(3)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集体资源管理、公共服务供给、就业与增收等领域探索科学的实施路径和策略。

(4)围绕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跨区域共享机制等展开研究,探索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路径和策略。

3.面向物流、流通产业发展新需求研究方向

依据《“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要求,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领域,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物流流通体系建设。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围绕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应链体系,集约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新模式,商贸流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物流流通体系降本提质增效等展开研究,探索推进物流流通体系现代化的创新模式、优化方法和工程技术。

(2)围绕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应急物流体系和保供体系建设,探索提升区域物流水平的有效路径、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

(3)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研究复杂供应链网络风险传播及其结构演变机理、面向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行为决策理论与方法、优化与仿真、复杂供应链网络风险传播机理和韧性评估、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机制设计和优化运营管理模式,以及面向国家战略的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强化策略等,提供增强供应链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

(4)聚焦大宗商品稳价保供关键理论和方法问题,开展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商品期货风险管理方法研究;本土化采购理论体系建设与定制化采购决策优化方法研究,大宗商品流通模式优化和效能提升技术方法研究。

(5)数智化特种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围绕大件货物、异形货物、专用设备等特种物流领域需求,针对特种货物的外形体积特点、运输路径特征、运输质量的个性化要求,构建动力学特性检测、装卸搬运方案设计与仿真、运输过程监测等方面技术研发平台环境,开展包括外形尺寸检测、装卸搬运方案设计、运输全流程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研究与技术应用。

    (6)无人化物流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无人化物流系统智能感知方法、AI方法、可解释深度学习、无人化配送技术、行为智能、认知智能等无人化物流共性前沿理论、技术防范与实践应用的研究工作。

附件【附件3:汇总表.xls已下载
附件【附件2: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doc已下载
附件【附件1:物院发〔2021〕31号北京物资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pdf已下载
附件【附件4:《北京物资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问-答.docx已下载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物资学院科研处(对外合作办)  地址:崇德楼415
电话:010-89534221  邮编:101149